发表时间: 2023年9月4日 阅读次数:( 644 )
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出现了整体水平下滑、设备技术状况恶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影响了设备效能的发挥,并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及经济效益。
主要问题包括:
过度重视生产,忽视设备维护
一些设备使用单位为了完成工厂经营指标和提高经济效益,往往对设备维护修理不够重视。这种重生产、轻维护的做法给企业设备技术状况带来了不利影响,可能导致设备加速耗损、精度下降、寿命缩短,甚至引发一系列设备故障。这不仅增加了额外的修理费用,还会造成经济损失。许多设备故障的起因就是平时对设备的保养工作没有做好。
设备问题仅视为设备部的事
生产或使用部门对设备的故障不关心,对影响产量、质量的设备维护不看重。设备信息反馈和管理监督检查不能及时进行,导致故障扩大,造成更大的损失。
将设备维护视为成本中心,忽视潜在损失
设备维护工作已从过去强调为生产服务、追求较高的设备完好率指标,转变为以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中心。这要求设备管理工作重视维修费用的管理与控制,并找到一个以最少的维修费用达到最高的设备利用率之间的平衡点。作为企业高层管理者,应从“投资”的角度认识维修和设备管理,实现设备管理理念的转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提升设备管理理念
从企业高层管理者到基层员工都要认识到设备是构建工厂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对于承受高强度应力的HALT设备来说,其本身也容易受到应力的疲劳损伤。因此,预防性维护(PM)和可靠性维护显得尤为重要。
建立预防性维护体系
预防性维护是一种积极的设备管理方法,通过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预防设备故障的发生,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寿命。建立预防性维护体系需要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和标准操作流程,并严格执行。
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
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设备的认识和维护技能,使其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同时,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确保员工在使用设备时遵守安全规定。
优化设备布局和合理建置
合理布局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维护效率。通过对设备的合理建置,可以减少设备的故障率和维修成本。
引入先进的设备管理技术
有条件的引入先进的设备管理技术可以提升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例如,引入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位置等信息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维修。
而对HALT设备,其提供高强度应力的同时,本身也受到应力的疲劳累积损伤。所以预防性维护(PM)、及可靠性维护更加重要。
上一篇: 维护案例分享:谁想把自己给振废了